产品中心-亿百体育真人注册开户

筑基领航 人才培养赋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亿百体育真人注册开户    发布时间:2025-03-16 20:13:24

  习强调: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才是决定发展的重要的条件。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轻工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将人才教育培训作为推动轻工业高水平发展的八大举措之一,高质量选评大师工匠,扎实开展轻工劳模评选,大力培养技能人才,夯实轻工业高水平发展的人才根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将引领行业继续落实中央要求,按照《关于实施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部署,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宣传和推广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大力推动中国工艺美术行业全面振兴。”2018年10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明确了大师委的工作定位。多年来,大师委按照职责定位,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行业自律,培养大师工匠,传承民间传统文化,弘扬工匠精神,促进行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共评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40位,省级大师6000余位,国家级工美非遗传承人近900名,省市级工美非遗传承人近3万名。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共同评选“轻工大国工匠”102人,推荐“大国工匠”2人。大师工匠们耕耘不辍,精益求精,以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引领着广大从业者创作美好作品,奉献美好生活。

  让“择一事、终一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走进校园传道授艺,培养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古树新花”,是大师委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的重要举措。2019年开始,大师委启动“百名大师进校园”活动,不仅传承了民间传统文化,还培育了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升了新一代工艺美术青年的综合素养。同时,大师们运用院校资源整理记录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髓,编撰出版传统工艺美术著作成果,让技艺精华留存未来,让传统工艺焕发活力。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位国大师、省大师走进108所基地院校,线万人,直接组织的线场。大师与院校共建工作室88个,联合编写教材45本,开发课程84种,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5项、社科基金项目6项,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竞赛140多次,举办讲座260余场。大师委累计表彰“优秀基地院校”19个、“优秀校园大师”38人,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推动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大师委还有非常多举措。五年来,大师委创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基地”49家、“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117家、“轻工‘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16家。大师委推动传承的工作体系逐渐完备,发挥出日益显著的及其重要的作用。一件件传承创新的举措,让更多人在近距离互动中体验工美、喜爱工美,获得艺术滋养,让匠心匠艺成为时代新风尚。

  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需要优秀的创新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中国轻工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将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中心,全面负责轻工行业评价培训、技能大赛、职业标准、新职业创建等工作。按照规模统计,轻工业从业人员3500万人,其中技能劳动者超1000万人, 高技能人才300万人。技能人才在轻工各行业发光发热,为建设轻工强国贡献着举足轻重的积极力量。

  截至目前,在轻工各行业协学会、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共有评价总站40家,直属基地45家,试运行直属基地41家。四年来,轻工自主培训评价人数近15万人,分3批次培训督导员1040名,分6批次培训考评员4468名。轻工行业现行职业技能标准共120项。受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委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统筹开展61项国家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新申请国家职业标准制定项目12个,申请国家新职业3个,创建轻工新职业5个,为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国轻工联加强统筹协调,精心组织指导,正在形成一类大赛为引领、二类大赛为龙头、行业大赛为主体的轻工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截至目前,在人社部指导下,中国轻工联和有关轻工协会,共举办国家一类职业技能竞赛4届次,二类职业技能竞赛101届次,覆盖轻工21个行业、61个工种,参训参选参赛人员超过52万,产生“全国技术能手”522名、“全国轻工技术能手”2282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9名。轻工职业技能大赛慢慢的变成了轻工技能人才诠释技艺之美、实现报国梦想的高光舞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轻工全行业蔚然成风。

  2024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联合印发了《关于表彰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共评选出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118个、劳动模范132名、先进工作者15名。这是2007年以来,在人社部指导下,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四次表彰全国轻工行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轻工劳模评选坚持自下而上、层层推荐、兼顾平衡、审核把关、优中选优。获得荣誉的先进个人,主要是来自基层单位,班组车间,生产、服务、工作一线的普通职工,兼顾轻工业、手工业、集体经济分布发展的差异性和地区、行业的代表性;获得荣誉的先进集体,注重党的建设,在推动轻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科学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质量管理等方面居全国同行业领头羊,在行业中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这是贯彻落实习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的举措,也是中国轻工联以人才教育培训推动轻工业高水平发展的举措,旨在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和弘扬在轻工行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劳动者和集体为轻工业及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汇聚正能量,推动轻工行业的创新与发展。四届表彰共评选出轻工行业先进集体471个、劳动模范1247名、先进工作者226名。“人人学习劳模、个个争当劳模”的新风尚在轻工行业蔚然成风。

  习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轻工行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高质量的轻工教育。中国轻工联格外的重视轻工教育工作,多次召开会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指导行指委组建运行,完善教材评审规则,规范专业认证,做好专家委员培训。工作平台不断丰富,教育服务更加优质,轻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在轻工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021年,新一届轻工、食品产业行指委成立。行指委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教育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专委会作用,发挥行指委专家优势。组织23名专家,开展15次会议进行协商研讨,历时两年时间,编制了《轻纺大类教师企业实践项目指南》,推进教师企业实践标准化。组织专家编制皮具制作、化妆品制造及现代造纸工艺、家具设计、食品安全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安全等10个方面的专业教学标准,为轻工职教专业建设提供了遵循。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推荐专家48名,推荐裁判16名;向教育部职成司推荐思政专家8名,推荐轻工行业专业论证专家5名,较好地发挥了专家对技能人才建设的领军作用。开展轻工院校技能技艺赛训,组织5000余名师生参加化妆品配方师、陶瓷雕刻工等轻工技能大赛,丰富了职业院校师生的技能实践,为行业技能人才储备添砖加瓦。

  轻工教育分会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十四五”以来,累计评审轻工优秀教材171种,规划教材立项862种、结项422种,数字化项目立项85种、结项42种,课题立项815项、结题690项。教育分会平台作用日益增强,评选机制逐渐完备,参评院校数量逐年提高,评审影响力逐步扩大。轻工和食品产业行指委推荐《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等16本教材入选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推荐《造纸化学品技术》等9门课程入选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推荐“深耕紫砂非遗 打造育人特色”“高职面向食品冷链”“五维耦合、技术赋能”“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推进轻工教育高水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为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做出了积极贡献,为轻工强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身处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伟大新时代,中国轻工联将继续完善轻工人才建设促进机制,落实技能强国战略,为轻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轻工优秀人才。(记者 王薛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