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亿百体育真人注册开户

草编成语 匠心多一“典”


来源:亿百体育真人注册开户    发布时间:2024-08-29 08:57:18

  花瓶、屏风、成语典故、戏剧脸谱、表演礼服……8月10日,记者走进大名县草编展示馆,这里展出了上千件草编艺术品,有的层层叠叠,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色如碧玉。漫步其间,很难想象这些物件都是用“草”编出来的。

  其中,成语典故草编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胡服骑射、路不拾遗、将相和……目前我已经创作了十余幅成语典故草编。”国家级非遗项目大名草编代表性传承人王群英和记者说,该系列草编格外受欢迎。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大名草编也是老手艺了,这些金黄色麦秸秆编‘草’成金的秘密,像一颗散落民间的珍珠,深藏于古城之中。”王群英介绍,早在清代中期,大名就有做“回春帽”的习俗,女孩出嫁后回娘家的第一个夏季,要从娘家给男方拿几顶自己编织的草帽。现在,大名很多人家都会做草帽和草帽辫,除了自己用,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卖钱。

  戏剧脸谱、花鸟虫鱼、虎啸深山、十二生肖等题材都是王群英的草编创作源泉,而成语题材更是她的“拿手好戏”。

  “邯郸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都,1584条邯郸成语典故,灿如繁星般闪耀在浩瀚的中华民间传统文化中。”王群英坦言,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艺术,推广家乡文化是她的责任,更是她的义务。

  而真正令王群英开始成语典故系列大名草编艺术创作的契机则来自一次展览。多年前,她创作设计的两张成语邮票在邯郸市博物馆展出,这两张邮票受到了众多游客、观众的喜爱。看着市民对邮票题材的喜爱,王群英开始思考:能否将成语与大名草编相结合?

  “想的容易,但实操起来可不简单。”王群英坦言,大名草编的编织技法多样,有编辫、平编、绞编、立编、编花等数十种,但草编始终是使用麦秸秆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编织麦秸秆塑造人物身体相对较容易,但要使用编织的形式表现出人物头部、脸部,甚至表情和神态却令王群英犯了难。

  “成语典故离不开人,人物塑造能够传神的重点则在于脸部及五官的塑造。”为了做好成语草编画,王群英几乎天天都“泡”在工作室,一编就是十几个小时。

  “能不能将草编画和秸秆画相结合,将秸秆剪贴成人物头像,再在上面画出五官。”有了想法的王群英再次投入成语典故系列草编中,不久后便成功将人物头部制作出来。

  “艺术创作需形神兼备,仅有形态可不够。”王群英解释,成语虽寥寥数语,但意蕴无穷,看似简单的一句成语,背后往往隐藏着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

  成语草编作品意境的高下,取决于作者对成语文化渊源的理解是否深刻。为了达到语有出处、典有深意的境界,更好地将成语文化的底蕴用草编的形式体现出来,王群英下了不少功夫。

  “‘胡服骑射’意为身着胡人的服饰,像胡人一样骑马射箭。”王群英回忆,在创作“胡服骑射”草编时,仅草稿阶段她就返工了四五次。

  “‘胡服骑射’不仅要表达出故事的意思,更要有开拓进取的意象。”王群英和记者说,最初她运用平编的手法编织战马,但最后效果却略显平淡,无法表现出战马的威武和勇猛。

  之后王群英尝试运用镂空编织的技法,马匹造型也参考国画大写意的技法,运用留白的方式表达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象,最终塑造出战马生动、勇猛的形态。

  “仅创作成语草编画还不够,我希望成语元素在我的草编作品中随处可见。”随后,王群英便开始尝试在帽子、扇子、箱包、提篮、服装等草编艺术品中加入成语元素。

  “令人意外的是,加入成语元素的草编,格外受游客欢迎。”王群英解释,相比草编画,草编帽子、扇子等更具实用价值,将成语与这些草编作品结合,游客在感受非遗艺术的同时,还能触摸邯郸文化,带走邯郸文化。

  “大名县将承办邯郸市第七届旅发大会。为了迎接旅发大会的到来,我慢慢的开始构思更多与邯郸成语相关的草编作品了。”王群英说。

  除了让更多人带走成语草编,将成语草编以文本的方式记录在案也十分重要。王群英坦言,作为一门非遗,大名草编的技法大多数以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文本资料并不多。“近几年,我开始有意识地整理成语草编的优秀作品和技法,把它们汇集成册,希望能留给后人更多文本资料。”

  “除了草编,还有很多种形式可以宣传成语文化。”在王群英看来,通过种种形式宣传好、弘扬好成语文化,以古鉴今、古为今用,逐渐增强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是当代邯郸人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责任。

  本网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别的媒体与网站的图文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与传播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愿支付合理费用,并协调给予处理。如不同意本网站之转载,请及时告知我方撤除。

  出亮点 补短板 疏堵点——城市更新攻坚行动进行时|经开区整治提升中央商务区周边环境

  艺术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开幕式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