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亿百体育真人注册开户 发布时间:2025-04-26 21:16:08
重庆潼南双江镇的杨家大院中,悬挂着两方牌子,一方是“四知堂”,一方为“洁白传家”。
“四知堂”源自东汉名士杨震“四知拒金”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路过学生任职之地时,学生入夜来拜,以金相赠,且称夜深人静,无人知晓。杨盛怒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坚决拒收。
生活在双江镇的杨氏族员,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自湖南辰溪入川,几经曲折,最终久居此地。迁到此地后,杨氏后人天翻地覆以“洁白传家”为祖训,勉励后世后代。
双江镇地处川渝交通要道,明末清初时,借着交通的便当,这儿逐步构成一处集镇。
清嘉庆年间,杨震第61代后人杨世绥,在镇上以卖米为生。素日卖米时,他总是以升量米,然后蹾一蹾,再用刮板一刮,这样米就足斤足两了。
后来,有一次生意特别忙,杨世绥量米时忘了蹾一下再拿给顾客。顾客回家一称,发现分量不太够,就找了回来。集市上,世人的指指点点让杨世绥惭愧不已,因为一点差量,就影响到自己的名誉,因小失大。
为了不再背上耍秤的坏名声,他找到一位技艺精深的制秤师傅,请他打造了一把足斤足两的秤。今后卖米,不管多少,都用秤精准称量。
货必过秤的习气,让杨世绥逐步赢回了口碑,生意越做越大。到清朝末年,杨家家业渐丰,成为当地的咱们族,镇上的商户也纷繁以杨家为典范。
直到今日,古镇天翻地覆保留着家家铺前摆放公平秤的陈旧传统。杨家的洁白之风就这样润泽双江,成为一方民俗。
一天,一位白叟带着孙子前来求助,说是因为没有钱打点,孩子面临无学可上的境况。本来,因为县学名额有限,许多有钱人为了让自家孩子顺畅入学,暗里向官吏受贿,一朝一夕成了官场“常规”。
杨淮清本想为爷孙俩讨一个公正,但他仅仅一个从八品的训导,位卑力薄,难以彻底改变官场贪腐之风。左思右想,他便辞官回乡,捐出家财,兴办私塾,让普通人家的孩子有学可上,还为贫穷学子革除膏火。
除了授课,杨淮清还会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共享给咱们。他教训学生和后代,当官与求财,二者不行兼得,一旦为官,就要清凉自守,不行再肖想发财之事。
从清康熙年间起,双江杨氏稀有十人考中进士,五十多位族员走上宦途。传承着洁白家风,族中入仕为官者,不管官职凹凸,无一人因贪婪获罪。
清正家风随同杨氏后人的生长,更在国家摇摇欲坠之际,引领他们挺身而出。杨闇公,四川前期党组织的首要创建者与领导人,曾担任重庆当地执行委员会书记。
1927年3月,“南京惨案”产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气愤。杨闇公等重庆地委负责人商定,3月底在重庆打枪坝举行全市征途大会,反对英美帝国主义的粗野行径。
3月31日一大早,一封密信被塞到杨闇公手中。信中写道:“大会将有事端产生,恐对你晦气,若能不去赴会,钧座定有好音。”面临要挟与威逼,杨闇公情绪决绝,他撕掉函件,勃然道,“什么好音,我定要他们听到咱们的好音!”
杨闇公不为所动,走向打枪坝。但是,派出军警对聚会征途进行了血腥,杨闇公不幸被捕。严刑拷打下,他一直没有屈从。1927年4月6日,杨闇公勇敢牺牲,年仅29岁。
杨闇公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十五岁到现在,敢说一年三百六十日,有三百天都在困穷中,而我仍是乐其天然,进行我应该做的事,毫不以穷为言为虑。”
2009年,杨闇公被评为“100位为新我国建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豪模范人物”。
从为官清凉自守,到经商诚信不欺,再到做人光明正大,杨氏宗族的清正家风早已滋润这片土地,勉励着人们不管从事什么作业,但求一个行正致远、洁白满意。
今晚20:00,确定CCTV4《记住乡愁》,走进重庆潼南,感触双江杨氏宗族的洁白家风。